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成民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画以承道李成民油画作品集》序

2016-01-21 09:14:5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肖峰
A-A+

  成民的画册终于出版了,我为这位年轻艺友的新成就而高兴。

  五年前通过一位老朋友介绍认识成民的。记得当时他对我说,有一位年轻人,为人好,学养好,画也好,很有前途,要不要跟你引见引见。我没有怀疑老朋友的眼光,答应约谈一次,地点就在自己家中,这便是和成民的第一次见面。虽然谈话时间不是很长,但我还是很快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谈吐不俗执着求艺的北方后生,当然,还有他的画作。我对他说,你的画,有不少新东西,尤其是中国味道特别浓,这样认真追求的人现在美院里也不多见,我很喜欢,建议你分系列创作下去。令人欣慰的是,五年前的建议现在已经喜结硕果。

  成民来自安徽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亳州,这是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群星,就是屈指数一数帝喾成汤伍子胥老子庄子张良曹操华佗花木兰陈抟李绅这些重量级人物令人目不暇接。我想,如果哪一天乘兴来个亳州游,随意走到任何一个角落,会听得到先圣先贤那穿越时空的亲切睿智的声音吗?当然,我也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今日的亳州和大多数名城一样,早已成为一个蓬蓬勃勃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现代都市,享受着“酒乡药都,旅游圣地”的美誉。既有曹操,自然就有贡酒;既有华佗,自然就有芍药;既有成汤老庄,自然就有络绎不绝的来者。这样看来,亳州今人从古人那里接受的恩惠可谓良且多矣,此亦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毫无疑问,生长于斯的成民也是一位这样的受益者,而且还应该说,他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受益者。

  人文积淀深厚的亳州文化在成民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言说中所流露的老子庄子这两位道家鼻祖渊深的思想观念。说实话,从第一次见面时起,我就一直对成民另眼相看并满怀期待,我发现这位初生不怕虎的牛犊和老子似乎有着不解之缘。我注意到,几乎每一次交谈,他都要说到老子,说到老子和中国文化的关系,说到老子和中国艺术的关系,说到老子和油画在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口中源源不断所论说的老子,独到新颖,时常令人耳目一新,绝非一般浅尝辄止拾人牙慧者所能相提并论。多年以来,在我所接触过的油画专业人士之中,如此这般大讲特讲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又讲得如此这般有理,成民是个例外。我十分好奇,一个年轻人,一个搞油画的年轻人,一个刚从巴黎学习回来不久的年轻人,怎么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的思想有着如此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恰好生活在老子曾经生活过的那片热土吗?

  根据成民自己的介绍,他自幼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始钻研进去则是一九九八年夏到年末。从巴黎进修归来,在法国琳琅满目的古典大师原作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及后现代艺术给他带来巨大的震撼和冲击之后,一个个严肃的问题便在他的头脑里徘徊不去,那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虽有不少严肃探求者,但误入歧途者不在少数。西方人究竟在画什么?西方人究竟在怎样画?想什么?问什么西方人这样画?西方人画油画的背后究竟追求什么?油画在西方究竟有什么前景?油画对中国的艺术究竟意味着什么?油画在中国究竟要往何处去?这些问题使他百思不解,不过,他还是很快寻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他后来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求画好我自己”。然而,画好我自己岂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不正是自古以来的西方哲人苦苦求解的人生大问题吗?颇为幸运的是,对自我的寻找自然而然地将成民带领到一个大方向上,那就是首先一定要去了解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于是乎,他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整整一年的时间,除了之乎者也以外他什么也没有干。用他自己的话说,则是夜以继日地徜徉在“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朱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中国古典长河之中。艰难而快乐的闭门读书告一段落之后,一个美丽的梦想在他大脑里渐渐地清晰起来了,他开始追求以一种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质、中国意境、中国韵味的油画新貌。可以想象到,对他而言,这该是多么大的诱惑!

  和大多数同行一样,成民的艺术创作的求索之路是不平坦的,有过长期的学院训练,有过对大师名作的模仿,有过在所谓新潮前卫的十字路口的徘徊彷徨,而后才进入一个相对理智的创作时期。成民各个时期的画不少,总的说来,这些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一九九八年巴黎行之前为第一阶段,代表性作品为《早春》《凉山秋》等;之后至二零零二年为第二阶段,代表性作品为欧洲风景系列和《牛市》《菜市》;零二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代表性作品为《意游黄山》、《天目达情》、《虚静西溪》和《心耕荷曲》四个系列,还有《药市》《展佛》。二零零零年春天,成民前往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可以说,这次进修形成艺术追求的分水岭,此之前基本上属于反映阶段,之后基本上属于探索表象阶段。当然,即使是在前一个阶段,成民可以圈点的作品也有不少,譬如《早春》获得九一年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的四季美展银奖并被日本上野之森美术馆收藏,《凉山秋》获得九四年中国第八届美展优秀奖,这几幅获奖作品无可置疑地显示了他的写实功底、善于造型的绘画天赋。第二阶段的欧洲风景系列和《牛市》《菜市》,显示了深深潜藏在他灵魂之内的中国文化素质。严格说来,开始形成自己绘画语言的的还是他第三阶段的作品。他饱览了欧洲许多著名美术馆博物馆的珍藏,膜拜了油画“真神”领略了油画艺术的真谛。使得他此后拿起画笔来感觉到心中有数顿生底气。其次,数年如一日刻苦攻读中国古代文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不仅在短时间里积累起比较厚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同时激活了潜藏在他灵魂深处的不知不觉积淀的中国文化细胞。毫无疑问,对成民而言,深入研究传统文明是至为重要的,此乃后来他画风巨变追求中国元素的根本原因。

  称之为成民的变法标志性作品,是零二年创作的《牛市》。虽然已经有好几年了,至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当初看到这幅原作时的情景,近距离第一印象是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扑入眼帘的都是苍劲挺拔浑厚有力的大色块恢宏结构,着色极其朴实,没有任何造作。远看气势逼人,稍微拉开距离,一幅以黑白红为主色调的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带有浓厚中国元素的画作立时呈现在眼前,一种亲切而凝重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样令人称奇的是,那原来大块大块的看不出究竟是什么的颜料,现在却厚重而不失细腻的透露出不同自然质体的肌理美。这幅画作创作的大背景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细品之下,任何一位感情敏锐的观者都可以真切的触摸到画者对于自己刻骨铭心闭目能详的家乡及其父老们的满腔深情。零四年九月,“牛市”获得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次年五月,又获得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延安讲话全国美展安徽展区金奖。连获大奖,岂有偶然。

  零二年九月,成民来到中国美院读油画研究生班,或许是受到这块历史悠久气氛浓郁的艺术热土的感染和熏陶,随后几年促使他很快进入一个创作的旺盛期,其作品包括《意游黄山》系列、《天目达情》系列、《虚静西溪》系列、《心耕荷曲》系列、《药市》《展佛》。这段时期,我有可能见证了成民创作的历程、他的思考和心迹,他那脚踏实地的勤奋和毅力,见到了他探索中的抗争,和艺术实践逐渐走向成熟的喜悦。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造诣的不断积累,创作中使用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从有法到无法,甚至对西方绘画的一些基本规则,也有意识的进行取舍,譬如其焦点透视、形式构成、实物比例、色彩对比、明暗关系等等,追求中国绘画传统观念的特色。在造型方面,运用富于变化的中国线条,疏密有致,动静相见,力求画面处理简洁而明快,富有节奏感;在色彩方面,常常使用大黑大白,运用“墨分五彩”中国的色彩观念,使画面更加雅致;在章法上追求虚实相呼的空灵之美;在表现手法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粗旷有力的挥洒,远望求势、近观求质的写意手法,使画面生动而达意。正如他在研究生毕业论文所言:“有无相生、平和相生,在和谐统一中相互依存、生化不息。”充满生机的这种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所在。

  成民非常喜欢石涛,对其“一画论”情有独钟,尤其赞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见解。他曾形象的比喻说:“生活如源,心灵如湖。绘画过程即是生活之泉流入湖中,经过储藏发酵,然后伴随情感,遵守画理,自由地流淌在画布上,没有生活,心灵之湖便空空荡荡,艺术从何而来?”。因而对于要表现的对象,总是想方设法地去熟悉、理解、消化,而后才进入创作状态。十年前,为了创作西藏风情系列,他只身一人背起极其简陋的行囊前往青藏高原,深入藏区,历时数月,其中艰难,个中滋味,完全可以撰写一本西藏历险记。为了画好《意游黄山》系列,他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六上黄山,每次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常常面对一座山峰一看就是一整天,与大山共呼吸,直到对黄山的一草一木一谷一峰都了如指掌时,才拿起笔来。《天目达情》系列创作也是一样,如果不是长时间的山中生活,如果不是首先孕育出对天目山的难舍难分的不可抑制的激情,他是不会冠以达情之名的。他爱朴拙之美,自然之美,一经与西溪湿地蒙面,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成了他洗涤心灵,吸取营养的地方,尤其春、秋、冬三季,更使他着迷。有一年大雪,他携妻乘船,如醉如痴,拍照八百余张,由衷地感谢上苍给与自己这样美好的礼物。那次春节西溪踏雪,忘记了膝以下的衣服和鞋子已被湿透,从早到晚迷恋其中,正如他的诗所描写的:“踏雪声声脆,不忍惊鸟飞。骚者恋景切,趁尚有余辉”。表达了他游西溪的虚静之心。因为小时侯就与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一阶段的画作中,他投入时间心力最多的就是《心耕荷曲》系列。自从来到杭城,成民已经记不起自己有多少次进出西湖的曲院风荷,只知道单是荷花照片就足足拍了几十本之多。成民就是这样去“师法造化”的,充满着对生命、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去研究、体验、去创作的。正如他在《黄山杂咏》一诗中所表露的一样:“天怜我爱弄丹青,逗引醉梦拜师来。”表达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心机。

  多少年来,美术界一直讨论油画的中国化问题,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在西方诞生仅仅几百年,而来到中国落户,也才一个多世纪,经过几代人艰苦的努力,油画早已融入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无论什么画种,无论最初来自何方,无论使用什么颜料器具和技法,只要使用着中国文化固有的美学精神和理念,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理想,那么它就应该呼之为中国绘画。试想,自古一脉相传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天生具有包容万有同化异质的神妙功能,已经一百多年的油画怎么可以称为洋画呢?况且,如果不是站在中国文化的大视野上,什么时候才能摆脱一步一蹶的随从角色﹖

  成民在这方面的努力,为探求中国特色的油画迈开了可喜的一步,我以极大地热情期待着成民更多更好的新作问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变革时代,在油画艺术异彩纷呈的大好时期,我衷心祝愿和成民一样道贯古今艺通中西的年轻画家愈来愈多,汇成一条川流不息的艺术大河,迎来当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艺复兴!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成民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